基于趋势过滤的股息率策略
由bqu1vdra创建,最终由bqu1vdra 被浏览 14 用户
一、为什么股息率策略常被称为最温和、却最可靠的赚钱方式?
在股票市场里,大部分投资者都习惯盯着价格的涨跌,希望抓住下一次爆发带来的快速收益。但如果把时间尺度拉长,你会发现另一条更朴素、也更稳定的收益之路——来自企业真实赚到的钱,也就是股息。
股息率策略的逻辑并不神秘,却极其扎实:当一家公司能够长期、稳定地产生现金流,并愿意把一部分收益以分红的方式回馈股东,这往往意味着两个事实:
(1)企业本身足够赚钱;
(2)企业的经营足够稳健,管理层对未来足够有信心。
长期来看,分红带来的回报往往比股价波动更抓得住。稳定增长的分红,是最能穿越牛熊的收益来源之一。
在市场低迷的阶段,估值难以获得持续抬升,情绪面更容易反复震荡时,股息率策略反而更能展现其韧性。因为当增量资金不足、故事讲不动时,能够以真实现金流回馈股东的公司——会成为市场上稀缺的“确定性资产”。就像一位稳健的老朋友,不会给你惊天动地的激情,但在最需要陪伴的时候,总能给你一笔踏实的收益。
股息率虽稳,却并非没有缺点。
它会受到分红时点、行业属性、财务弹性等因素的天然约束。下面的回测结果(自21年起)便体现了这一点:传统股息率策略的年化收益率约为 12%,夏普比率仅 0.56,最大回撤接近 24%。这类策略的优势在于稳健,但整体表现并不突出,更无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占优。
因此,如果希望让股息率真正成为一个可持续、可扩展的量化因子,就不能停留在“简单选择高股息”的层面,而需要在原有框架上进行更系统的优化。接下来,我将从股息率的短板切入,讨论如何通过趋势过滤等方法提升策略质量,使其在保持稳健性的基础上,更具备穿越牛熊周期的能力。
二、什么是股息率?
1. 股息率的概念
股息率(Dividend Yield)是衡量企业分红水平与股价关系的指标,反映了投资者从持有股票中获得“现金回报”的能力。
它本质上回答的是:在当前股价下,我每投入一元钱能拿到多少现金分红?
在大量实证研究中,股息率常被视为一个衡量价值、安全性与现金流的指标,因此在全球市场和长期纬度上都展现出不俗的稳健收益特征。
2. 股息率的公式
$$ \text{Dividend Yield} = \frac{DPS}{P} $$
-
Dividend Yield:股息率
-
DPS(Dividend Per Share):每股分红
-
P(Price):股价
根据公式,股息率变高有两种路径:
(1)分红变多(正向)。这是我们真正希望捕捉的价值机会。
(2)股价大跌(负向)。这类股票的高股息率往往伴随着盈利下滑、分红不可持续甚至未来削减股息的风险。这就是股息率策略最大的“假信号”来源。
那么,如何区分真高股息(分红稳定)和假高股息(股价下跌)呢?
本质上,判断关键不在于股息率本身,而在于分红背后的价格趋势是否健康。在策略中,我们采用了趋势过滤的思想,目的正是为了屏蔽这些风险样本,识别股价是否已经进入恶化通道,从而从高股息池中剔除掉那些表面便宜、实则走下坡路的公司。具体上,我们选择了BBI(多周期平滑均线指标)作为趋势条件,用它来衡量股票是否处于健康上行状态。
三、策略逻辑
策略的核心逻辑是在趋势过滤的基础上,筛选出那些可以带来稳健收益的高股息股票。
1. 因子
将股息率排名作为打分依据。
c_rank(dividend_yield_ratio) AS score
2. 趋势过滤
我们使用BBI来进行趋势过滤。
(1)BBI是什么? BBI (Bull and Bear Index)是一种多周期平滑均线指标,也称为多周期牛熊线。它通过取多个不同周期的移动平均线(一般为 3 日、6 日、12 日、24 日),再对这些均线求平均,得到一条综合性趋势线。它的核心思想是:用一个指标整合短期、中期与较长期的趋势信息,减少单一周期均线带来的噪音与误判。
$$
BBI = \frac{MA_{3} + MA_{6} + MA_{12} + MA_{24}}{4} $$
(2)BBI的优势 单均线往往被短期波动拉扯,容易产生“假突破”或“假下破”,而 BBI 由于对不同周期进行平均,可以有效过滤噪音,呈现出更具结构性的趋势方向。这种稳定性使得它在高波动的 A 股市场中表现更加可靠。从与其他同类趋势指标的对比来看,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
-
比短周期 MA 更稳健:短期 MA 对价格波动极为敏感,而 BBI 融合多周期,不容易被单日或短期异动干扰,更适合做趋势过滤。
-
比长周期 MA 更灵敏:长周期 MA 虽然平滑,但滞后明显,而 BBI 由于包含短中期信息,能够在“不过度敏感”与“不过度迟钝”之间取得平衡。
-
比 MACD/KDJ 更简洁和实用:MACD 强调趋势拐点,KDJ 强调超买超卖,都较为敏感;BBI 则更关注整体趋势结构,优点是直观、稳健、误判率低,非常适合作为风险过滤器。
(3)BBI的应用逻辑
m_lag(close, 1) > bbi
策略只保留 “昨日收盘价> BBI” 的个股,背后逻辑是:
- 收盘价在 BBI 上方,说明 “短、中、长期趋势一致向上”,股价处于多头主导;
- 收盘价在 BBI 下方,说明 “多周期趋势分歧”,中期走坏风险高,即使市值小、波动低,也会被排除。
3. 其他筛选条件
- 市盈率大于0
- 市销率小于0.25
- 剔除ST和停牌
- 公司上市时间大于一年
四、回测结果
-
回测时间:2021年1月1日-2025年11月1日
-
初始资金:1,000,000元
-
交易频率:每日一次
-
持仓数量:50支等权重。
从回测结果来看,该策略在过去四年多时间里整体表现持续优于基准,始终保持相对收益为正。在2023和2024年市场处于震荡偏弱的阶段时,策略并未随大盘同步下行,而是维持了较为平滑、稳健的收益曲线,体现出趋势过滤带来的抗跌效果。进入 2025 年市场转入上行周期后,策略同样能够跟随市场趋势向上,实现了“下行稳、上行跟”的特征,稳稳展现出穿越牛熊周期的能力。
\
五、策略优化
从整体表现来看,这是一套稳健型量化策略:回测期间的年化收益率能够覆盖最大回撤,资金曲线平滑、波动不大,交易体验良好,能够在多种市场环境中保持相对稳定的表现。这说明策略的底层逻辑——在趋势过滤的基础上筛选高股息股票——在控制回撤、保持韧性方面做得相当出色,是一个较为友好的中低频策略。 但如果进一步从收益效率的角度审视策略,仍然存在可优化空间。
-
年化收益率虽然稳健,但绝对水平不算突出;
-
夏普比率仅 0.88,说明单位风险获得的回报不足,没能有效捕捉更多超额收益;
-
胜率约为 0.55,策略的“信号有效性”仍有提升余地。
基于此,下一步的优化方向可以围绕两个核心目标展开:
(1)在保持稳健性的前提下,提升边际收益;
(2)增强信号的精确性,提高策略的风险调整后收益。
\
附:策略代码
策略代码链接如下,密码请找客服小Q领取:基于趋势过滤的股息率策略